说课稿

时间:2023-10-24 19:19:30
【必备】说课稿汇总七篇

【必备】说课稿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自然科学第四册第一章第一节课,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认识氧气的用途开始,到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再到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初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用途。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了解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了解氧化剂。

2、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

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氧化反应和氧化剂以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五、学法的指导

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碳、硫、铁与氧气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氢气、二氧化碳、碳单质以及酸、碱、盐等具体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氧气的用途和物理性质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2、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七、教学程序设计

1、讨论激趣,明确目标,引入新课,了解用途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并查阅有关氧气用途的资料。

新课引入:

问题1、生物体所必须的气体是什么?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此气体的知识?

问题2、同学们请想一想氧气除了提供给我们呼吸以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还有哪些应用?同学们可以将事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

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结合课本第二页上的插图,学生们已经集中注意,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同时也对课外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

2、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

(1)请学生自主学习第三页氧气的物理性质。

(2)问题:书上所描述的物理性质,有哪几点你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或事实来证明?

(3)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如何闻氧气的气味。

(4)多媒体展示下表,请同学们填写:

表一 氧气的物理性质

(5)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的。

这样经过自主学习、讨论证明、观察实验、列表总结既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

3、实验探究,了解化学性质

(1)问题1: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大家肯定在想了,氧气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2)问题2: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怎样进行这些实验?

(3)问题3:实验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观察什么?

(4)以木炭为例通过观察实验完成下表第一栏:

表二 物质和氧气反应

再同时连续完成硫燃烧实验和铁丝燃烧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表格,教师进行指导。

然后要向学生说明铁丝与氧气反应的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

经过实验探究,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5)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此处隐藏9451个字……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1)以线为主的速写

2)以线为主的,线面结合的速写

1讲解头部结构并结合图片分析。(学生做好头部骨骼、骨点的笔记 )

2讲解头部的比例和“三庭五眼” 成年人眼一般位于面部头长的一半以及对头部基本透视变化的认识

3五官的画法(图片指导)

4视频学习

5课堂互动 老师提供一张照片让学生画出来

然后,用十分钟后完成课堂老师给的照片画一张头像速写,交给老师评审,老师强调,画人像速写强调自己观察的感受,大胆落笔强调人像五官特征。画眼睛、鼻子、嘴五官时要注意整体比例关系,对画的好的进行表扬,画的差得给出意见。.

6、教师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人物头像速写基本方法亲身感受画人像速写的乐趣,形成自己的艺术体验.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不足之处个别学生表现不熟练课后还应多安排练习。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碧螺春》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与技能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 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碧螺春》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生动,也是学生十分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来自对采茶和制作茶叶的兴趣。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精心编辑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焙茶的信息资源,创设了一个有美丽风光,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说课稿 篇7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宽容》序言,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本),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说话、听话混合编排的模式,改为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编;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当明确。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改革旧的耗散性讲析模式,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学生的文化背景积淀,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宽容〉序言》是房龙为他的《宽容》一书所作的序言,该序言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散文诗式的寓言。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该文被安排在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序言这种文体。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但有自序和他序之分。内容比较广泛,形式也很自由,感情色彩比较浓厚,但却是紧扣写书的宗旨经过组材。本文是在学习前两课即《〈呐喊〉自序》、《胡同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序言这种文体,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序言的特点。

2、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哲理的分析和借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是继第三单元的演说词、第二单元的散文和第一单元的诗歌鉴赏之后的对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所教班级的高中学生由于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缺少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立思考,因而课文的理解会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学生处于自身人格趋于形成的时期,又会过于强调“创新”而否定传统,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文蕴含的哲理使该课应该注意的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为:透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阅读,整体把握,深入体会,正确评价”是本人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结合片断范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深邃的思想,通过多媒体补充,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羽翼,领会宽容的要义,达到内化的目的。运用点评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创新”和“守旧”,“创新”和“传统”的关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自读、自由点评、讨论、质疑、等方式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必备】说课稿汇总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