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说课稿

时间:2023-11-06 17:47:10
玲玲的画说课稿

玲玲的画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玲玲的画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玲玲的画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本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的课文。讲的是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

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学生

本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有上进心,知识面宽,朗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较强。

三、说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内容浅显。所以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语句,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如果让学生做动作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复习字词——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出示第一幅图,理解“端详”,体会“满意”。

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3、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教师范读,故意丢掉一个词“想了想”。

提醒学生理解“想了想”,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理解“懒洋洋”并用它说话。

(2)、小结:(出示句子)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理解“坏事”、“好事”。

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练习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分角色朗读课文,换位思考,谈感受。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事。

2、最后出示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玲玲的画说课稿2

《玲玲的画》是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玲玲画了《我家的一角》,准备参加比赛。可是,不小心被水彩笔弄脏了。后来,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得了第一名。

本文内容简单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所以除了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第九段玲玲爸爸的话之外,我把其它段落的教学放在了第二课时上。

第一课时以识字、朗读和写字写句子为三大模块,我把学习目标定为:

1、会认8个生字,会写"糟、肯、脑、筋"4个生字,能准确抄写爸爸说的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意识。但以识字、朗读为主,内容会相对枯燥。

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得变换着形式来教学让学生不感觉枯燥。比如在读词的时候,小老师带读,把"叭"字读错了,正好这个字是我要强调的,很多人都会读作"pa",我就想,在前几天的一张试卷上不是刚好做到过写出几个形容声音的词的作业吗?这个"嘀嘀叭叭"不就是汽车的声音吗?而且又记了字形,知道了字义。本来预设的时候,刚开始看题质疑这个环节,孩子们会问"画得怎么样"这个问题的,那在解决的时候,我就会请孩子们仔细看看书上的画,仔细看的这个动作就是"端详"。因为"端详"这个词是书面语,平常不多见,孩子们有可能不理解。

课堂导入时,对课题质疑后所呈现出的几个问题,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为第二个环节中理清课文内容作好预设。在一句话、两句话的范围内,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毕竟有限。但是,在回答出预设问题的基础上,把答案进行简单的串联,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这个教学环节的铺设,为概括主要内容降低难度。

这堂课,语文所涉及的"听""说""读""写","听"听老师读,同学读,然后评价,这里有部分同学也"说"了;"读",有自由读,展示读;"写",是写生字,抄爸爸说的话。似乎都有了,但"说"这方面,从平常的教学当中,还有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这样专门的一块口语训练,是让我感觉困难的。所以,这节课,我也很小心翼翼地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就是"在生活中,你遇到过通过动脑筋,由’坏事’变成’ ……此处隐藏5034个字……>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四、教学难点--玲玲的画说课稿设计

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三幅画

六、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二)抓朗读 、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三)、抓字词 、 落实训练 、 积累语言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二)、走进文本,探寻主线

1.听课文录音,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2.玲玲的心情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是什么原因使玲玲的心情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探究其中的缘故吧!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画好作品,体会“满意”

(1)出示第一幅图,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漂亮吗?你认为这张画去参加评奖能得几等奖呢?玲玲认为自己能得几等奖呢?你怎么知道的?

理解“端详”。(指名表演“满意地端详”)

指导用“端详”说话。

指导朗读,体会“满意”。

(2)就在这时,爸爸说(生接读),一个“又”字,你能读出什么?

指导读出催促的语气。

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1)在爸爸的又一次催促下,玲玲说:“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可这时意外发生了,(动作演示并引读)玲玲的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哦,这么美的画弄脏了,玲玲的心情该是多么——(生回答),哪个词最能体现玲玲此时的心情呢?﹙哇﹚

(2)同学们,这句话里有两个表示声音的词你们找到了吗?

(3)[卡片 叭] 指名读→齐读

(4) 叭是什么声音?哇呢?

(5)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你们还知道哪些象声词?

(6)可别小看了这些象声词!用上它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不仅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象声词,而且使象声词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在情境句子中领悟使用象声词的妙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课文中的两个象声词不仅使文章具体生动,还包含着玲玲很多的感受呢!会读书的小朋友一定能体会到。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创设“说”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换位体验,学生会在转换、相互交谈中体验到玲玲的伤心、难过,在体验中朗读感受。这样的朗读训练更扎实、更到位。)

(8)对啊,这“叭”的一声让玲玲的心血全部白费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9)她哭得多伤心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重点指导“哇”)

(10)哭声惊动了爸爸,爸爸放下报纸问:“怎么了,孩子?”来,全班同学一起问问玲玲——怎么了,孩子?

(11)玲玲哭什么呢?(指名回答)

(12)指导朗读4——6自然段。

3、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7——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玲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2)玲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读出来了?怎么会有这种变化呢?她是怎么做的?

玲玲“想了想”,说明什么?能不能把“想了想”这个词去掉?为什么?

玲玲在想些什么?

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到哪些办法?(……)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创造潜能。同时,这环节的安排也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进行说明多种办法,达到资源共享。)

在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用“懒洋洋”说话。

指导朗读。

(4)出示第二幅画,并和第一幅进行比较,说说哪幅更漂亮?为什么?

(5)正哭着的玲玲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可离不开爸爸的帮助呀!谁来说说,爸爸是怎么帮玲玲的?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呢?

爸爸是怎么和玲玲说的?谁愿意当一当慈祥的爸爸。

(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同桌分角色练习→指名几组同学分角色读,请生点评→男生女生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将文字转化为鲜活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情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情感。重在培养协作精神及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6)指名读→两大组赛读 [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7)看到这样的结果,玲玲——(满意地笑了。)

指名读 [玲玲满意地笑了。]

(8)玲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终于把脏画改成了好画,你想对玲玲说什么?

(玲玲你真棒)

小结: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里的“坏事”指什么?教师加以补充:这里的坏事是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好事”又是指什么?你找到坏事变成好事的秘诀了吗?

(9)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她在爸爸的指点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以后,我们再碰到类似的事,应该怎么办呢?对,大家一定要记住——(引导学生读课后的“读读抄抄”,鼓励背诵)

板书设计:

(图示)

满意 哭 笑

肯动脑筋,坏事变好事

《玲玲的画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