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心得

时间:2023-12-15 15:38:12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1

有幸参加贵州省第五届小学优质课评选交流活动,聆听了来至全省21位优秀教师各具特色的科学课和专家评委的精典评析。这聚集全省众多专家、名师结晶的课堂,给在场的各位来宾受益匪浅,不杧此行,同时也带给现场的各位教师的无限思考。结合自己在一线从事十年之余的科学教学实践,个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手,我们的科学教学会轻松地达到有效,乃至高效。

一、充分理解教材,合理处理教学内容。

常常听到来自专家这样的声音“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尚未如此去做,导致唠哨不断,常叹现在的教材太抽象、太脱离学生的生活,无法组织。其实,这在很大程度是教师未做到用教材教的结果。如果科学科教师要想让科学课堂教学更如意,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教材,弄明白教材编写的主要意图,在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可以通过哪些环节、哪些途径达到,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不点据课堂中的时间,哪些内容是校内资源目前解决不了的,这些内容也不用急于去解决;那些需要完成且可以努力去完成的,还要思考用哪种方式,是查阅资料汇报交流间接获取,还是实验体验亲自感受。科学教师只要对教材作如些分析与研究,我们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去面对课堂,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再现、再生。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适度开发与应用。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小学科学的课程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对学生科学思想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要求教师在设计科学课堂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适度,严防无止境地过度使用,导致学与教的困难。如优质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太阳系大家族》时,把教学止标之一定为“地球上四季形成的成因”,于是收集了许多关于四季形成的'视频资料,还做了不少课件,模拟四季的材料等,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按步就搬地完成了整个活动,可是最终,连在场听课的许多教师都未明白这个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超了启蒙教育这一层,欲想达到一个较高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课时,一定要围绕启蒙教育这一定位来制定目标,相应的准备等。

三、充分了解学生,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不少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草帅,直接从一些参考资料中搬来,在教学中花了大量的心血,尚未得到满意的结果。其中一个较大的货根是目标不确实际,过高或过低。那么,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充分理解教材,充公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念,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技巧等,进而制定学生需要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例如,在优质课上,有几位教师教学《各种各样的岩石》时,他们大部分制定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学习,掌握各种各样岩石的特征”,其实我只要仔细一想,短短的40分钟能否做这么多事,面对的是小学生又不是研究生,对岩石的认识用不了要求这么高;而其中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定得较具体、适度、定位准确,教学中方向准任务明,他是这样定的“通过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掌握认识岩石特征的一般方法”。

四、根据探究内容,有效组织探究活动。

课标指出,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式学习,再现科学家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探究的能力,坚强的品质。其中探究活动要处理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环节,才能让探究活动落到实处,不是一种走过场,表面的热闹,实质没有什么意义。活动前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活动目,如何开展活动,用哪种研究方法,活动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首次接触的活动器材使用方法的介绍等,制定确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如:在优质课上,教师们用课件展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注意事项,研究记录表等,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活动中,教师要作好活动的指导,指导学生如全合作,怎样规范操作,如何正确观察、记录等。为学生在活动中排忧解难,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活动后,引导学生分析活动中的现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促进研究问题的再次生成,把探究活动推更高层次。

五、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防误导。科学教学要体现科学思想,科学地培养学生。

正确使用激励机制,做到为突破教学服务,避免以愉悦为中心。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2

小学科学课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担任科学课的教学以来,每次上课,我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以下是本人对科学课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最后将各部分知识组成整体,学生只需听、练、背,记住教材中的知识即可。教师的角色是教学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材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的评判者。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了这种角色,总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那么,当代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师应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在他们的摸索过程中给予帮助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系统知识。教师充当的角色应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应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⑴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⑵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探究,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者。

二、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 ……此处隐藏14723个字……己,我发现,自己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保姆”,孩子们已经不小了,他们完全有能力研究完成实验操作,而我却一直做着越俎代庖的“傻事”。

我想,许多年轻的老师一定和我一样犯过同样的错误:生怕学生想不到,生怕学生做不好,生怕学生不会观察和分析,课堂上一遍又一遍的讲,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累得嗓子都哑了,还是执迷不悟!事实上你所操作的只是你的想法,孩子们未必和你想的一样。而你所强调的,仅仅是你看中的,孩子也未必就接受。于是,你会发现,尽管操作中你强调了好多次,可孩子们操作时仍然会出错。因为,你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就拿这节《怎样使杠杆尺平衡》的实验教学来说吧。学生操作前,我把实验步骤讲解,重点部分强调,之后边演示边强调。学生开始试验了,我却发现有好多同学还是把螺钉方向装反了,(我没有批评而是静静在一旁观看)不过学生发现这样杠杆尺转动不灵活后自己又调了过来。还有我演示的时候只在左右边的一个挂钩上挂钩码,而学生则给我展示了左右多个挂钩上挂钩码杠杆尺平衡的情况。从而将实验进一步深入,经过反复试验,学生总结出杠杆平衡的规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另一种是支点到一个阻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支点到另一个阻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支点到一个动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支点到另一个动力点的距离乘以钩码数…这节实验过后,好多同学都爱追着问我老师哪天还上实验课啊?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谨记你强调的操作,然后就能熟练地对实验进行操作。但是,这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他知道怎么做。这节课他才是主人公,他应该有能力对错的操作进行判断与改正,应该有能力对实验操作进行自主研究,应该有能力对实验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实验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力争做个优秀的引导者,让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验的研究中,相信他们也会感受到实验操作中研究问题的吸引力。铭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强了,对于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实验课堂,大多数孩子都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对于教师来说,课也会上得轻松,所谓“一举两得”啊。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14

20xx年4月13日至15日,我和兄弟学校的十余名教师,在潍坊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名师大讲堂:小学科学创意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期间,听了徐杰、张元喜、房富本、李霞、曾宝俊等五位特级教师的展示课,也聆听了这五位特级教师的报告。自己觉得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深受启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接受了新的理论,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受益匪浅。现简单汇报如下:

我先简述徐杰老师的一节课。徐杰教师展示的是《食物的消化》一课。他先让学生说早饭吃得什么,继而联系到午饭、晚饭,这些年吃了多少饭。问:吃过的食物能堆个小山了。你没像小山,那么,吃过的食物哪里去了?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答出来有的营养吸收了,有的不用的东西成了大便排除体外去了;这时,教师又问,食物在体内旅行,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人体简图,让学生自己画出自己的认识。画完后小组交流,形成小组统一认识。然后在班内,利用实物展台,分组汇报各组的认识。六个小组,六种认识。教师问:正确的只能有一种。你们有六种。怎么办呀?学生回答:查资料、百度、问家长、问老师、问医生、有一个同学甚至说出了解剖一个人,等等。这时,教师采取了放映视频,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食物经过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的作用?看完后,每组再修改各组的`图片,再选一组汇报修改后的图片,其他小组补充。最后对食物在人体内的旅程有了基本正确的认识。教师总结消化器官的重要作用后,问:怎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最后小结,教师让学生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从中午的午饭开始,你想养成什么良好的饮食习惯

徐杰老师的这节课好在哪儿呢?我认为,好就好在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出了学生对消化器官的原本真实的认识,也就是展示出了学生的前概念。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后通过观看视频,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概念重释,纠正前概念中的错误成分,进行了概念重建,使学生对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在人体内的旅程,有了正确的认识,形成了科学的概念。

徐杰老师做的讲座题目是《加强科学阅读,提升科学素养》,他介绍当前的科学课阅读现状,提出了科学阅读的概念。科学阅读就是通过阅读科学文本、绘本以及电子类的读物,来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他解释了科学阅读的重要性,提出了科普读物是进行科学阅读的重要途径。他还提出了科学阅读的目标:

1、科学阅读,有助于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和发展。

2、科学阅读,有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讲解了科学阅读的类型:

1、《科学》教科书,

2、科学读物。学生阅读科学图书的过程,也就是科学启蒙的过程。包括科学美文、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科学漫画以及科学数码、动漫等电子类资料都是科学读物。

徐杰老师还提出了科学阅读的方法:

1、比较性阅读;

2、求解性阅读;

3、质疑性阅读;

4、创造性阅读。

他还提出了科学阅读的教学策略:

1、阅读材料为情境,设疑激思,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以阅读材料为切入点,引导分析,深刻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以阅读材料为依托,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材料为连接点,多向链接,拓展学生的视野。他还解释了指导孩子科学阅读的重要性和怎样指导孩子的科学阅读等。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15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由“掌握食物链”与“认识食物网”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它是为让学生了解有关生态群落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作为这单元的关键知识点,该如何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牵系到整个单元的知识生成,以及后续学习的巩固,特别是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在授课完毕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上课时,可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简单的游戏中激发情趣。为了让同学亲身感受热带草原的`生活场景,可以让同学扮演动植物,“小草,小白兔,狐狸,狼,狮子”,模仿动植物的静态和动态生活。让学生感知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初步形成食物链的概念,以及得到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启示。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2、可让学生们观察记录的文字信息,发现它的复杂性和繁琐性,无意识的想到简化记录方法的念头。引导学生运用:“食物链”当中的“箭头”;统计表格;柱状图;网状图等图形符号开展科学记录和学习记忆。

3、通过分析资料,可让孩子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着非常密切联系,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此消彼长,交替生长,这样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引导学生联想到身边的事物都会彼此联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