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6-14 19:56:07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2、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创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森林中的动物学校去看一看。现在那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刚刚放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们想见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回家路上”主题图)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1) 观察画面。

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一幅图中居然了解到这么多多信息,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根据图中信息提数学问题。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3、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解决的多。

(2)汇报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指导

三、教学效果测评。

1、比一比,算一算。

刚才在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小朋友们都把乘法口诀用得很好。接下来你们能利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吗?

(1)出示第一张卡片,指出算式,说出答案并说明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2)依次出示卡片,开火车形式读算式,说答案与口诀。

(3)做书中练习第一题。(让学生直接用口诀说出答案)

2、完成书中第2题。

(1)了解题目要求:看图填空。

(2)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3、送信游戏(找新家)。

小朋友们都十分聪明,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小动物们找一找它们的新家,好吗?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读课文;二画: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认识生字、新词;四找: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音序查字法,自学生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1)读准字音。

“翠”、“饲”是平舌音;“赤”、“衬”是翘舌音;“艳”、“衬”是前鼻音;“灵”是后鼻音。]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腹部fu√

疾飞ji√

逮翠鸟dui√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翠”上下结构,上面的“羽”字应去掉钩,下面的“卒”一竖不能超过“从”。

“赤”上下结构,下面的“”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希”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的第二笔为一大点。

“逮”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隶”最后一笔是反捺。

“褐”、“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最后的两笔是撇、点。

“腹”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是“日”。

3.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褐( ) 衬( ) 疾( ) 待( )

喝( ) 衫( ) 急( ) 持( )

锐( ) 饲( ) 希( ) 泡( )

说( ) 词( ) 稀() 饱(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疾”字为例。“疾”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疾飞”。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查找出“疾”字有四种解释:(1)病,身体不舒适;(2)恨;(3)快,迅速;(4)疼痛。本着根据词义选取字义的方法,“疾”字在“疾飞”一词中应选取“快,迅速”的字义。“疾飞”的意思是很快地飞。联系课文内容,“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学生便可悟出“疾飞”一词是指翠鸟飞得很快。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锐利——“锐”是尖刻的意思。锐利即尖锐、锋利。课文中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

鲜艳——又鲜明又美丽。课文中指翠鸟的羽毛色彩非常美丽、好看。

清脆——“脆”指声音响亮、清爽。课文中指翠鸟的鸣叫声清亮好听。

(四)介绍翠鸟。

1.翠鸟:又称叼鱼郎,也叫鱼狗,羽毛青绿色,尾巴短,捕食小鱼。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 ……此处隐藏4721个字……p>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段,问:课文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大海深处是怎么样的?)

2.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2).学习第3自然段。

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1)思。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3.学生自读3~5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

(7)教师读句子: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

(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黑中有亮、静中有声)

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海底有哪几类物产?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

(1)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5.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本段共有五句话。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

(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

(3)第1句与2至6同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

(6)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6.指读5、6自然段。

(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

(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

(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谈话激趣。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以此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资料提供者: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