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13 17:47:17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

《文件夹》这个单元主要讲了文件夹的创建,文件与文件夹的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在掌握这些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整理文件与文件夹,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做事要有条理。这是一节很重要的课,学生虽然一直在与文件、文件夹打着交道,但是学生还没有从理论上分清楚文件与文件夹的一些操作,包括一些名词,学生还不能够将它们组合到一块儿。因此,讲这一节课在学生已有一定关于文件和文件夹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是很有必要的。

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地举出生活中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而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把这些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同一个生活情境中,由情境引入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解决问题。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是难点,我能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理解两者的区别。但是在学生操作时,我还发现有些问题:

1、学生运用右键菜单进行文件的移动和复制操作时,容易在选定区域外单击,找不到剪切和复制命令,在教学时要强调选中。

2、学生在操作时,选中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时,需要按住ctrl键,但学生容易出现复制出很多个文件或文件夹,需要提示按住ctrl键时,不能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应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及帮助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认为,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应注意以下几点把握:

1、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把握:应能够抓住教材重点,明确教学目的,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

2、对学生经验及认知规律的把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做,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培训团队精神。教师则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一场深刻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中,既有很多有益的实验研究,也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内涵切入,多角度、多层面剖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新课程的整合内涵,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中学历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师生的交流工具及评价工具。从而对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产生变革,促进教学效率和课程质量的提高。

从内涵来看,与新课程的主要思想是一致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而这种革命,不是仅仅指形式上的,更是一种理念上的变革,它包含了国内流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小整合论”及“大整合论”。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使教学的各要素、各环节实现重组和优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主体意识。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1.片面重视设计技巧,忽视师生互动作用。许多课堂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屏幕,老师的作用只是切换那些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历史图片,播放那些高亢的音响与唯美的动画,如此师者的自身作用就隐蔽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学生也不再是课堂思考的主体,历史课堂的主角由人变成了机器,这就严重违背了新课改条件下历史教学的宗旨。

2.片面追求音响、动画效果,忽视历史学科的内在特点与熏陶。多媒体教学中有很多教师片面追求课件中的听觉与视觉效果,在一个课件里设置了大量的、无关紧要的音响与动画。想通过这种求新、求异、求奇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如有的老师在一些超级链接处设置怪异的“咔,嚓”等声音,引得学生一片哄笑,还纷纷跟着学腔拿调。对中学生来讲,这种设计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极不利于课堂教学。学生从中并不能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和感受到历史情感的熏陶。所以这种脱离历史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生动性、形象性功效的做法是亟须纠正的。

3.片面罗列知识,忽视课堂信息质量反馈。通过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基本史实,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思维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正常人在45分钟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和理解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都有个限度,我们既要最大可能地利用这个限度,又不能超越这个限度。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粘贴给学生,将大量素材资源罗列在一起,而缺乏对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和必要的剪切,对于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工作也没有进行编辑,实际上这样的资源就是披着计算机外套的厚本教科书,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既无法达到学科教学目的,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三、解决的有效策略

1.实现教学流程的互动性。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作用。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材内容对课堂的教学流程作精心设计,对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课件运行、设疑、学生的反馈等细节教师要心中有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方式重点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

2.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环境。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环境就是要打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扩大学生知识面。教师可在校园网上利用自己设计的“历史e课堂”网页把大量的所需的资源整理出来,课堂上学生通过访问该网页来选择有用信息;另一种学习方式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或介绍一些网址,由学生自己通过搜集相关素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3.注重教学资源的实用性、科学性。遵循课件内在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技术性。避免在应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向学生罗列太多的知识资料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的倾向,选材时一定要谨慎。首先要确认材料的真实性;其次要精于取舍,选取最典型最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再次要有针对性围绕突破重点、浅化难 ……此处隐藏13297个字……示学生作品并要求生再现操作过程

三、大展身手

1、 利用课件(幻灯片八)提出练习任务

我们己学会了插入艺术字,如果让你来做一名校园小设计者,你能让艺术字走进我们的校园吗?你要用艺术字为学校制作哪些宣传或修饰?(分组合作,鼓励大胆想象,发挥实践应用能力。比如学校里的厕所要哪些广告?水龙头处需要哪些广告?班级的门上、墙上、宿舍里等等……,提高学生的持续兴趣和实际价值感。)

2、 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

3、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明设计理念。

四、课堂小结,利用课件(幻灯片九)结束教学。

五、 教学反思

遵循新课标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用任务去驱动学生们主动地探索、发现、学习新知;用任务帮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任务来体现学生们的创意,展示他们的个性。采用分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讨论、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并培养合作精神。

成功之处:

① 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 教学任务的设计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任务”和“驱动”之间的统一性和任务的层次性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③ 任务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不足之处:

① 由于本校的学生起点低,操作时显得有些盲目,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可能无法跟上课堂节奏,教师应多一些关心和必要的引导,以减少操作的盲目性;

② 要对学生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制作出更加美丽并有意义的宣传画,在教室或校宿舍里美化环境,或激励自己。

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大胆地尝试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素材类问题教师抛出,策略性问题学生提出的教学方式。

④ 学生成果,效率不高

基于教师引导作用发挥不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从而导致了学生操作时间的缩短;学生研究问题的表面化和简单化也使教学对于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基础上的提高力度不多。因此以后在练习设计上还应根据层次性进行划分,从易到难进行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成果,感受学习的快乐。

⑤时间把握,能力不足

本节课超时了,问题出在自身的能力还不足,具体有两个方面,

1、教学设计方面要有一个可以调控的环节,不能一溜到底地进行设计,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2、教学调控引导适度,适度引导,在引导不成功的情况下,要主动抛出,缩短学生的期待时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活动在这个大平台的展示与交流中我收获了很多方法,积累了很多经验。我的教学以此重新开始……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具有建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键盘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接口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敲键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本课学生学习的是标准的110键键盘,其中3个是Windows专用键。学生已经学习了鼠标操作的能力,在这一课安排学生认识键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面的指法练习和画图等简单的学习。教材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了四个学习板块,分别是键盘分区,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其中主键盘区是本课重点,掌握使用方法,初步识记字母键位。每个键区上的键位的认识和使用,不能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掌握。

直观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地认识事物,因此,教学认识键盘四区时,我做了一个课件,将键盘上的四区分别设为四种颜色,并用“找朋友”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熟知各区的名称。然后再让学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区,加深了学生对键盘分区的认知力。

任何教学都要以学重教,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和学情来确定。因此,教学主键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分别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教学主键盘区

⑴教学字符键: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材上叙述的也较为清楚,我采用“尝试自学”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具体流程为:尝试自学(让学生读读、划划、议议)──反馈交流(让学生汇报学懂了的什么?)。让学生觉得自学这段我能行!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⑵教学特殊控制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自我尝试和自我建构。这部分内容,我采用了“发现法”教学生学习。学习流程为:尝试发现(让学生在打开的写字板中分别按这些键,说说你能发现什么)→汇报结果(要求学生汇报发现结果,集体交流)→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键位和使用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最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2.教学光标控制区

这部分内容需要的文本页较多,且内容简单明了,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教学法教学。让学生先观察课件演示,然后再自主实践。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Delete和BackSpace键的功能区别,

3.教学小键盘

这部分内容十分简单,不是教学重点,教师要以略作介绍,学生对照教材自主实践加以练习即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生生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键盘的认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化、关闭。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