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狼》读后感

时间:2023-12-24 17:47:07
《海狼》读后感

《海狼》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海狼》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狼》读后感1

与《马丁伊登》类似,杰克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生命,哲学,阶级矛盾与水手生活。

因为还没有看杰克的传记,所以我不太确定这是不是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但是无疑他对于水手的生活了解颇多。

尽管本书叫《海狼》,但是可能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来描写的,感觉本书的主角有两个,亨普与海狼赖生。

亨普是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作家,他在一次海难中被魔鬼号搭救,但是船主赖生不愿意放他走,他把他囚禁在船上干苦力,掌控这他的生死。

海狼是“魔鬼号”的船主,书中亨普曾经称他为“全部蛮性的高峰”,他残暴骄横,在他的船上,他就是力量的顶峰,魔鬼号的帝王。

船上没有人不怕他,生死在他眼中不值一提。他可以把厨子用绳子系好扔在海里拖好长时间,也可以让一个毫无经验的孩子挂上很高很高的杆上长达一天。

但是他也读书思考,他看天文,看物理,看生物,看哲学。他存在着人性的善意,也有些讨论人生意义的热情。

自从他发现亨普可以和他谈论人生的时候,他把亨普一路提到了大副,他对同样智慧的玛特尊重以待。

但是这改变不了什么,因为他的人生信仰仍然没有转变。他说:

我认为生命是一种酵母,一种泡沫,吞噬别的生命而维系自己的'生活,而生活只是贪食的成功而已。

他还说:你可知道,生命的唯一价值,只是它自身所加上的一些?因为人总要偏袒自己,就把它估计得太高。

他思考得这样深刻,但是似乎又陷入了某种圈子出不来。

他珍爱自己的生命,视之若珍宝。但是因为他认为生命不过是弱肉强食,他只是在这个船上是强者,所以他的喜悦与珍视总是长久不了,时时陷入自我矛盾之中。

后来因为他的残暴性情,船上有两个人:李区与约翰生蓄意造反,但是他们还是败给了强壮的海狼赖生。

尽管后来他们逃离了魔鬼号,他们遇上了海难,要么死,要么回。当她们放下一切准备回来的时候,海狼没有让他们如愿,并机缘巧合之下,救了玛特,一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女性,也是魔鬼号上唯一的女性。

懦弱的亨普陷入了对玛特的爱情之中,并因此鼓起勇气带玛特逃离了魔鬼号,但是他们再次遇到海难,最后困在努力岛上。

努力岛是一个荒岛,他们两个人凭借智慧和勇气过上了鲁滨孙式的生活,日子平静又安宁,直到他们发现了魔鬼号靠了岸,海狼赖生在魔鬼号上。

但此时的海狼不再是以一个强者的身份出现,他得了癌症,身体在一天天的虚弱下去。报复亨普与玛特也越来越力不从心。

亨普的价值观下不能杀死一个手无寸铁又没有攻击他的人,所以他杀不了海狼赖生。而此时玛特开始同情赖生并且开始照顾他。

亨普最后修复了损坏的魔鬼号,带着玛特离开了努力岛,并且成功发现了救援船。而海狼赖生在途中已经过世了,死的那一刻,他仍然不相信永生,不相信灵魂,不信仰生命。

故事其实不长,更多的障碍可能还是他们讨论的哲学与思考性的话题。

其海狼认为生命如同酵母一样没有价值,他的其中一个论据很好玩。

他认为,生命的价值其实不过是自己赋予的,因为人类对自己偏袒些,所以就把自己的价值定高。而且这价值也是空虚的,一死就化为乌有。

在人与人之间是这样,但是我们又吃肉,吃鸡,吃鱼,不知毁丧了多少生命。这不就是酵母之间的吞噬吗?

如果说众生平等,那这又谈何平等呢?

很早以前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答案搁置了。如今看到了海狼的诘问,又想起了这个话题。

但是书中没有给出任何的驳斥。只有一句清淡的:我只能说你自相矛盾了。

还是有点失望的,但是这倒是激起了想看哲学的一些想法。

最后,不知道是不是时代的关系还是作品本身的夸大性,总是觉得那种生命的极限性,那种爱情给人带来的超越生死与人性本身的缺点的影响还是不太相信。

也有可能是因为生活中没有见过这样的人,还是要对生活有点信心啊。

《海狼》读后感2

“坚持”的含义在我看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当然是说,老人坚持做一个渔民,没有任何转业企图,然后坚定地把鱼打好,当然付出了很多代价。第二个层次是说,一个人要坚持地做一个人,不要放弃所从事的事业和人的本性,当然人的本性究竟是什么,也是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第三个层次是说,任何生物的坚持的精神都是强大的。比如说那条大马林鱼也是在负伤后三天流尽了身上的血,做尽了生命的坚持之后才死亡的,因此老人叫它“朋友”。

“搏斗”的含义在我看来也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当然是说,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持久战。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第二个层次是说,人与自然的斗争。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面说,人的天性总是要和什么东西冲突的,所以人生来就是要和三种力量斗争的,第一种就是人与自然的斗争。这是西方的哲学,但是东方似乎就不这样认为了,这个问题后面再说。第三个层次是说,任何两个冲突事物之间的搏斗,一旦发生冲突,一定要用搏斗的方法解决,胜者为王败者寇。

“战胜”的含义当然也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当然是说,大马林鱼被老人杀了,但是它用坚持赢得了老人的尊重,战胜了这个富有攻击性的老人的心。鲨鱼把老人的鱼吃了,但是老人认为他并没有被打败,也就是并没有被战胜。第二个层次就是说,从第一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更欣赏精神层面的`战胜。第三个层次就是说,人定胜天,人类终将征服自然。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想到了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上,一条狼的腿被捕兽夹夹住,拼命挣扎后,不得已将自己的腿咬下逃生。我也想到了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那些瓦砾堆中的孩子的现场截肢。那条狼,那些孩子们和老人其实一样是硬汉!还记得听父亲说过,我们的邻居在上山的时候被毒蛇咬了大脚趾头,他拿起手中的锄头,马上把大脚趾头看了下来,黑血四溅。他也是硬汉!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硬汉?在我看来,作者想说,能够战胜自己内心软弱的就是硬汉!但是究竟什么是硬?什么是软?老子说过:“大刚至柔。”记得有一本讲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书上说:“西方人崇尚石头般的坚硬,而东方人欣赏水一样的至柔。”假如有一个瓶子,将石头放进去,它可能因为瓶颈过小而不得不摔得粉碎,而倘若将水灌到瓶子里,它的形状就随之改变。但是再将石头和水从瓶子中拿出来的时候,石头依然粉碎,但水完好无损,究竟是谁硬谁软?

还有就是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今年的亚洲博鳌论坛上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有一次发言上说,西方人和自然是支配关系,而我们东方人却提倡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其实就是老子的“天人合一”,而且是“以天合人,而绝非以人合天。”我问过一些朋友就是“你觉得是人类拥有大地,还是大地拥有人类?”圣经上说:“上帝对人类说:‘世界是你们的。’”所以信奉基—督教的,也就是大部分的西方人或者像西方人那样的人都想当然的觉得是人类拥有大地。但是我觉得,从宇宙上看地球,人类不过是大地的寄生虫,谁拥有谁?恐怕是大地拥有一堆寄生虫了吧。关于这个问题,罗素还这样说过: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用,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然而,欧洲人的人生观却推崇竞争、开发、永无平静、永不知足以及破坏。导向破坏的效率最终只能带来毁灭,而我们的文明正在走向这种结局。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了……我每天都希望西方文化的宣扬者能尊敬中国的文化。

说实话,海明威的这部小说特别适合那种“主角打不死”的好莱坞电影模式,事实上它也被拍成了电影。老人不死是幸运的,而且是万幸的。不知道他这回打完鱼之后,下回在海啸中怎样打鱼呢?继续硬下去吗?坚强的老人是不是嘴里也叼着一个坚强的大马林鱼,就像那些冒死依然抢食大马林鱼的坚强的鲨鱼一样呢?那大马林鱼体内会有那个刺破他心中最软处的鱼钩吗?海明威是自杀的。

《《海狼》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